老爺喝蔘茶啦!漫談本草之首人蔘

老爺喝蔘茶啦!漫談本草之首人蔘

 

國中會考剛剛落幕,不少家長在網路上分享陪伴孩子走過這年的心路歷程,一方面是心疼家中的少爺千金,另一方面其實也在排解自身焦慮。畢竟天下父母心,誰不希望孩子和自己過往的努力,能得到不錯的結果?其中,最常見的就是為孩子準備的各種餐點,尤其夏日炎炎,這些可以提振食欲、養腦補氣的飲食,能伴考生熬過「烤」季。

 

還記得自己當年在備考階段開夜車時,母親也會喚我下樓吃些易消化的湯水,全家人圍著餐桌聊聊生活瑣趣,至今難以忘懷。其中有次,喝到了一碗雞湯,覺得不同以往,味道甘甜還有股香馨氣息?母親微笑道:「我放了一把蔘鬚呀,想讓你補補氣。」

 

愛心雞湯溫暖療癒,但補氣究竟是補了什麼「氣」?年紀小的我,總想著吃了人蔘,難不成就能打出龜派氣功?

 

其實,不同於西醫較傾向分門別類去看待人體組成,東方醫學偏向整體觀,視「氣」為構成人體和生命現象的最基本物質,同時也維繫著五臟六腑與經絡之生理功能。我們基本上可以把「氣」想作能量,它推動著臟腑、經絡及各種組織的日常運轉,也促進人體的發育成熟。假使出現氣虛情況,就意味著能量衰退下降,那麼成長、發育甚至生理的日常運作,都可能出現問題。

 

1963年,北京中醫學院的學生學習如何辨識人蔘。Photo Credit : Public Domain

 

人蔘向來被視為補氣聖品,現存最早的藥書《神農本草經》將人蔘列為上品之首,指其「味甘、小寒,主補五臟。」明代《本草經疏》對之解釋:「蓋臟雖有五,以言乎生氣之流通則一也,益真氣,則五臟皆補矣。」將人蔘與人體的真氣補充相連結。所以當感到氣力不濟、疲倦虛弱、心神失調時,往往會服用人蔘來恢復體力、飽滿元氣。人蔘為五加科人蔘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屬名Panax源自希臘語,由字根pan(凡、泛)及akos(治癒)組成,表達了人蔘的廣泛療效;而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也稱人蔘可「治男婦一切虛証(症)」,顯示無論東西文化,對人蔘都有「萬能藥」的普遍認知。

 

東方以蔘為藥至少有數千年歷史,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對應人蔘的象形文字,除了「久服輕身延年」的效果外,由於其多年生、採集具一定危險性,又貌似「萬物之靈」的人形,一直以來人蔘都是價昂量稀的名貴之物,更被賦予神話傳說的色彩,也是戲劇、小說常見的象徵符碼。

 

想想從小到大看過的古裝劇、武俠片中,達官貴人或商賈員外,總是一返家還沒坐定,夫人婢女已經端出一碗茶湯,喊聲:「老爺先喝口蔘茶。」這橋段立刻能彰顯其身分地位的高貴。然後老爺才端坐在大廳座椅上,邊啜飲邊與來客商議國家大事或族內紛擾,許多恩恩怨怨、悲歡離合也由此而生……。

 

而武俠小說裡對人蔘的描寫更是有趣,金庸作品《天龍八部》中,蕭峰抱著傷重命懸一線的阿紫四處求醫,聽到一管家奔進藥店,喊著家裡老太爺中風快將斷氣,需要上好的老山人蔘「吊一吊性命」。蕭峰聽見跟著買了兩枝,囑店家熬成蔘湯餵給阿紫喝。甫一喝下,阿紫的「脈搏跳動略有增強,呼吸似也順暢了些」,蕭峰不由得心中一喜。爾後,他尋思老山人蔘產於長白山一帶苦寒之地,決定取道往東北去碰碰運氣,結果在深山大雪中徒手斃虎,結識了日後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。

 

 

阿骨打聽聞蕭峰所需,哈哈大笑說要人蔘容易,隨他去要多少有多少,於是蕭峰進了女真人的營帳。往後匆匆數月,冬盡春來,阿紫每日以人蔘為糧,「傷勢頗有起色」。當然,蕭峰後來結拜了遼國皇帝耶律洪基,並當上南院大王已是後話。總之,人蔘在《天龍八部》後期佔了關鍵性的轉折地位,為了追尋它,大大改變了蕭峰的命運。

 

有意思的是,《天龍八部》的歷史背景雖為北宋末期,其實當時最有名的人蔘產地在山西上黨,宋朝蘇頌的《本草圖經》稱人蔘生於上黨山谷和遼東,他處亦有,但「俱不及上黨者佳」。蘇頌還記錄民間如何測試上黨人蔘的功效?相傳安排兩人同走三、五里路,一人口含人蔘,一人不含,不含者必定大喘,含者則氣息自如,藉此判斷人蔘是否為真品。此外,紫團蔘是上黨人蔘當中最為名貴者,《夢溪筆談》也有北宋丞相王安石拒收紫團蔘的清廉記載。

 

到了明代末期以後,東北遼蔘的名聲才逐漸超越上黨蔘。歷史學者蔣竹山在研究中指出,清代人蔘的歷史可說就是東北人蔘的商品史,原本排名第一的上黨蔘因為長期大量開採,不足市場所需,當時許多筆記文集也頻頻發出對於遼蔘的讚美之辭,最常見的就是稱人蔘會隨著王氣移轉,東北乃清王朝的發跡之地,故「王氣所鍾」的東北遼蔘,自然是最好的人蔘。清朝曾衍東的《小豆棚》便說:「我朝獨重遼參,實乃神草,王氣所重,味勝力洪,他皆不及。」

 

作為藥材的人蔘,大大地影養著亞洲文化,圖為1930年代日本三井物產所推出的人蔘藥品廣告。Photo Credit : Public Domain

 

由此可知,金庸其實是以現代人對於東北長白山區的人蔘評價,去書寫蕭峰的動向,事實上當時要尋覓最佳的人蔘,蕭峰應該要往山西去,可如此一來就遇不上完顏阿骨打和耶律洪基了。這部分的歷史錯置,其實也怪不了金大俠,畢竟上黨人蔘早已絕跡,自清代已不復見。如今所謂的黨蔘與上黨人蔘,已非同一事物。

 

人蔘被稱可治一切虛症,加上各種傳說、讚美之辭,使其身價水漲船高,蔣竹山指出從明萬曆12年(1584年)到清嘉慶12年(1807年)間,人蔘的價格暴漲足足2,240倍!即使至今,人蔘依然被視為藥王,身價非凡。現代對於人蔘的科學研究,應是始於1962至65年間,日本藥物化學家柴田承二首先鑑定各種人蔘皂苷的結構,並於1966年發表二醇型原人參皂核的生產方法。

 

人蔘皂苷(Ginsenoside)是人蔘中主要的活性物質和有效成分,故成為研究標的,其效果頗為複雜,基本上具有免疫調節、抗氧化和抗腫瘤活性等功效,而含量也隨五加科種植物的年份、部位、保存方式、萃取手段有所不同。柴田教授的研究啟發了世界各國,研究者紛紛投入人蔘研究,迄今方興未艾,仍是熱門的藥性植物研究課題。

 

人蔘自古被列為本草之首,稀有珍貴、神妙療效始終是它的形象,還流傳著許多相關的神話傳說。我雖然不是老爺員外,無法天天飲用蔘茶;也非江湖大俠,不必靠人蔘增強功力或克難救傷。但母親在夜裡備上一碗伴我夜讀的蔘湯,那份甘甜和馨香,確實提振了我夏日萎靡的食欲,更為我的心補上了滿足幸福。

 

保養身體讓佳格助你一臂之力,現加入旗艦商城,新會員請到會員中心完成【編輯個人資料】立享100元購物金,立即前往

 

國中會考剛剛落幕,不少家長在網路上分享陪伴孩子走過這年的心路歷程,一方面是心疼家中的少爺千金,另一方面其實也在排解自身焦慮。畢竟天下父母心,誰不希望孩子和自己過往的努力,能得到不錯的結果?其中,最常見的就是為孩子準備的各種餐點,尤其夏日炎炎,這些可以提振食欲、養腦補氣的飲食,能伴考生熬過「烤」季。

 

還記得自己當年在備考階段開夜車時,母親也會喚我下樓吃些易消化的湯水,全家人圍著餐桌聊聊生活瑣趣,至今難以忘懷。其中有次,喝到了一碗雞湯,覺得不同以往,味道甘甜還有股香馨氣息?母親微笑道:「我放了一把蔘鬚呀,想讓你補補氣。」

 

愛心雞湯溫暖療癒,但補氣究竟是補了什麼「氣」?年紀小的我,總想著吃了人蔘,難不成就能打出龜派氣功?

 

其實,不同於西醫較傾向分門別類去看待人體組成,東方醫學偏向整體觀,視「氣」為構成人體和生命現象的最基本物質,同時也維繫著五臟六腑與經絡之生理功能。我們基本上可以把「氣」想作能量,它推動著臟腑、經絡及各種組織的日常運轉,也促進人體的發育成熟。假使出現氣虛情況,就意味著能量衰退下降,那麼成長、發育甚至生理的日常運作,都可能出現問題。

 

1963年,北京中醫學院的學生學習如何辨識人蔘。Photo Credit : Public Domain

 

人蔘向來被視為補氣聖品,現存最早的藥書《神農本草經》將人蔘列為上品之首,指其「味甘、小寒,主補五臟。」明代《本草經疏》對之解釋:「蓋臟雖有五,以言乎生氣之流通則一也,益真氣,則五臟皆補矣。」將人蔘與人體的真氣補充相連結。所以當感到氣力不濟、疲倦虛弱、心神失調時,往往會服用人蔘來恢復體力、飽滿元氣。人蔘為五加科人蔘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屬名Panax源自希臘語,由字根pan(凡、泛)及akos(治癒)組成,表達了人蔘的廣泛療效;而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也稱人蔘可「治男婦一切虛証(症)」,顯示無論東西文化,對人蔘都有「萬能藥」的普遍認知。

 

東方以蔘為藥至少有數千年歷史,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對應人蔘的象形文字,除了「久服輕身延年」的效果外,由於其多年生、採集具一定危險性,又貌似「萬物之靈」的人形,一直以來人蔘都是價昂量稀的名貴之物,更被賦予神話傳說的色彩,也是戲劇、小說常見的象徵符碼。

 

想想從小到大看過的古裝劇、武俠片中,達官貴人或商賈員外,總是一返家還沒坐定,夫人婢女已經端出一碗茶湯,喊聲:「老爺先喝口蔘茶。」這橋段立刻能彰顯其身分地位的高貴。然後老爺才端坐在大廳座椅上,邊啜飲邊與來客商議國家大事或族內紛擾,許多恩恩怨怨、悲歡離合也由此而生……。

 

而武俠小說裡對人蔘的描寫更是有趣,金庸作品《天龍八部》中,蕭峰抱著傷重命懸一線的阿紫四處求醫,聽到一管家奔進藥店,喊著家裡老太爺中風快將斷氣,需要上好的老山人蔘「吊一吊性命」。蕭峰聽見跟著買了兩枝,囑店家熬成蔘湯餵給阿紫喝。甫一喝下,阿紫的「脈搏跳動略有增強,呼吸似也順暢了些」,蕭峰不由得心中一喜。爾後,他尋思老山人蔘產於長白山一帶苦寒之地,決定取道往東北去碰碰運氣,結果在深山大雪中徒手斃虎,結識了日後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。

 

 

阿骨打聽聞蕭峰所需,哈哈大笑說要人蔘容易,隨他去要多少有多少,於是蕭峰進了女真人的營帳。往後匆匆數月,冬盡春來,阿紫每日以人蔘為糧,「傷勢頗有起色」。當然,蕭峰後來結拜了遼國皇帝耶律洪基,並當上南院大王已是後話。總之,人蔘在《天龍八部》後期佔了關鍵性的轉折地位,為了追尋它,大大改變了蕭峰的命運。

 

有意思的是,《天龍八部》的歷史背景雖為北宋末期,其實當時最有名的人蔘產地在山西上黨,宋朝蘇頌的《本草圖經》稱人蔘生於上黨山谷和遼東,他處亦有,但「俱不及上黨者佳」。蘇頌還記錄民間如何測試上黨人蔘的功效?相傳安排兩人同走三、五里路,一人口含人蔘,一人不含,不含者必定大喘,含者則氣息自如,藉此判斷人蔘是否為真品。此外,紫團蔘是上黨人蔘當中最為名貴者,《夢溪筆談》也有北宋丞相王安石拒收紫團蔘的清廉記載。

 

到了明代末期以後,東北遼蔘的名聲才逐漸超越上黨蔘。歷史學者蔣竹山在研究中指出,清代人蔘的歷史可說就是東北人蔘的商品史,原本排名第一的上黨蔘因為長期大量開採,不足市場所需,當時許多筆記文集也頻頻發出對於遼蔘的讚美之辭,最常見的就是稱人蔘會隨著王氣移轉,東北乃清王朝的發跡之地,故「王氣所鍾」的東北遼蔘,自然是最好的人蔘。清朝曾衍東的《小豆棚》便說:「我朝獨重遼參,實乃神草,王氣所重,味勝力洪,他皆不及。」

 

作為藥材的人蔘,大大地影養著亞洲文化,圖為1930年代日本三井物產所推出的人蔘藥品廣告。Photo Credit : Public Domain

 

由此可知,金庸其實是以現代人對於東北長白山區的人蔘評價,去書寫蕭峰的動向,事實上當時要尋覓最佳的人蔘,蕭峰應該要往山西去,可如此一來就遇不上完顏阿骨打和耶律洪基了。這部分的歷史錯置,其實也怪不了金大俠,畢竟上黨人蔘早已絕跡,自清代已不復見。如今所謂的黨蔘與上黨人蔘,已非同一事物。

 

人蔘被稱可治一切虛症,加上各種傳說、讚美之辭,使其身價水漲船高,蔣竹山指出從明萬曆12年(1584年)到清嘉慶12年(1807年)間,人蔘的價格暴漲足足2,240倍!即使至今,人蔘依然被視為藥王,身價非凡。現代對於人蔘的科學研究,應是始於1962至65年間,日本藥物化學家柴田承二首先鑑定各種人蔘皂苷的結構,並於1966年發表二醇型原人參皂核的生產方法。

 

人蔘皂苷(Ginsenoside)是人蔘中主要的活性物質和有效成分,故成為研究標的,其效果頗為複雜,基本上具有免疫調節、抗氧化和抗腫瘤活性等功效,而含量也隨五加科種植物的年份、部位、保存方式、萃取手段有所不同。柴田教授的研究啟發了世界各國,研究者紛紛投入人蔘研究,迄今方興未艾,仍是熱門的藥性植物研究課題。

 

人蔘自古被列為本草之首,稀有珍貴、神妙療效始終是它的形象,還流傳著許多相關的神話傳說。我雖然不是老爺員外,無法天天飲用蔘茶;也非江湖大俠,不必靠人蔘增強功力或克難救傷。但母親在夜裡備上一碗伴我夜讀的蔘湯,那份甘甜和馨香,確實提振了我夏日萎靡的食欲,更為我的心補上了滿足幸福。

 

保養身體讓佳格助你一臂之力,現加入旗艦商城,新會員請到會員中心完成【編輯個人資料】立享100元購物金,立即前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