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起床伸展時,想要身體更靈活?上下樓梯時,希望行動順暢安心?出門散步前不用再有暖機動作,就能與生活共舞嗎! 讓我們一起探究維持行動靈活的秘密武器━玻尿酸。

玻尿酸是甚麼?

「透明質酸鈉」俗稱玻尿酸(Hyaluronic acid, HA)是一種黏多醣的物質,由D-葡萄醣醛酸分子和 N-乙醯葡萄糖的二醣重複單元組成,首次於1934年哥倫比亞大學眼科系教授卡爾·邁耶(Karl Meyer)與其助理發現,並從牛眼玻璃體分離出來因而得名。後來更名為「透明質酸鈉」是因為於1986年Balazs提出在生理 pH 下,該分子的羧基會解離,從而吸引陽離子( Na +),並且發現該分子在所有脊椎動物中普遍存在,又以胚胎組織和成體軟結締組織的細胞外基質 (ECM) 中尤為豐富。
玻尿酸的生理特性?
HA能結合大量水分子,改善組織水合作用和細胞對機械損傷的抵抗力,還具有生物相容性、生物降解性、黏膜黏附性、吸濕性和黏彈性等,因此在醫學與組織工程領域中被廣泛應用。

玻尿酸的生理功能? 口服玻尿酸生理機制?

大多有兩種與HA並與分子大小有關,從10 3 -10 6分子量(Da ,Daltons)不等,不同分子量的HA表現出不同的生理活性:
●    被動分子:大分子有顯著的吸濕性和黏彈性,能夠調節組織水合作用、滲透平衡和ECM的物理特性,建構一個水合穩定的細胞外空間,使細胞、膠原蛋白、彈性蛋白纖維和其他ECM成分得以穩固地維持。
●    訊號分子:HA與蛋白結合相互作用,來穩定結締組織結構和功能,並保護其免受環境因素的影響。
✽關於口服玻尿酸:其生物利用度和作用機制的資訊並不一致。以目前科學研究指出,可能是腸道微生物菌叢能夠將HA裂解成更短片段的酶,好被宿主的腸道上皮吸收。

人體玻尿酸含量有多少?

根據研究顯示:體重70公斤的人體含有15公克透明質酸。HA主要存在於潤彈保水層中(HA約佔50%),同時也存在於摩擦部位(環節處)。不過隨著年紀增加,代謝修復效率也會下降,多數研究發現25歲是分水嶺,19-47歲平均透明質酸濃度為 0.3 mg/g wet tissue;60 歲時為 0.15 mg/g wet tissue,75 歲降至 0.07 mg/g wet tissue。

(Carbohydrate Research, 159 (1987) 127-136 )

體內玻尿酸半衰期?

HA在體內不斷發生合成與降解,實驗估計在身體外層的最大防護屏障半衰期約為 24 小時;晶亮處為 24-36 小時;環節中為 1-3 週;在支持晶亮處為 70 天。

口服玻尿酸到底是葷的還是素的呢?安全性又為何?

一般來說,市面上常見的葷食來源包括雞冠、鯊魚軟骨以及其他海洋動物;若是素食族群,則可選擇來自微生物發酵的產品,例如由流行鏈球菌發酵(含透明質酸鈉)。
至於安全性,目前依照衛福部規範,透明質酸鈉作為食品原料,每日建議使用量需控制在 80 毫克以下。在這個劑量範圍內,都是被認定為安全無虞的。

新寵兒「3D玻尿酸鈉 Mobilee®」是甚麼?有哪些科學研究?

是一種包含黏多醣體、膠原蛋白及玻尿酸的複合結構物質,此物來自天然雞冠萃取,屬於葷食。
榮獲美國FDA(GRAS)、歐盟NovelFood、紐奧FSANZ、澳洲ARC、台灣TFDA等五國可食用專利成分,並根據實驗證實,其特殊的網狀結構可增加滋潤,緊密保留關鍵澎潤,讓行動更舒適。

什麼族群適合補充含「3D玻尿酸鈉」的產品?怎麼吃?

●    日常保健:調節生理機能,讓活動更輕鬆
●    活力水噹噹:養顏美容、青春美麗
●    能量滿分:營養補給,行動活力更輕快
●    銀髮趴趴go:健康維持,爬山、健走、旅遊,行動不費力
建議隨餐或餐後食用含有3D玻尿酸鈉的產品。
 

【營養師小叮嚀】
欲透過飲食支持體內玻尿酸,建議每日需先攝取2份水果、3份蔬菜,特別是芭樂、奇異果、甜椒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,足以支持玻尿酸與膠原蛋白合成;可選擇白木耳、山藥、蓮藕、秋葵與海藻等植物性多醣來源,提升體內滋潤。另外,動物膠原蛋白雖具補充價值,但常伴隨較高膽固醇,建議審慎攝取,同時避免高糖與油炸飲食,才是健康維持的營養基礎。
 

【參考資料】
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-食品原料整合查詢平台-透明質酸鈉
Hyaluronic Acid: Redefining Its Role., Cells. 2020 Jul 21;9(7):1743. doi: 10.3390/cells9071743
Hyaluronic Acid and Skin: Its Role in Aging and Wound-Healing Processes., Gels. 2025 Apr 9;11(4):281. doi: 10.3390/gels11040281

<免責聲明>:本文章僅供參考,並不是專業的醫療建議,如果你有任何疑慮或特殊的身體狀況,請在食用補充品或補充劑或改變飲食習慣前諮詢專業醫療人員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本文作者:

張鈺碒——營養師界的美味生活推手!

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研究所畢業,擁有營養師與食品技師雙證照,具備減重中心與長照機構營養實務經驗,並參與多項減重與保健食品研發。專注將專業營養知識落實於日常,從體重管理、銀髮營養到產品設計,致力打造「吃得懂、做得到」的健康方案。

我的理念很簡單:讓營養不只是知識,而是生活中溫柔而持久的陪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