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蔘是中藥材裡廣為人知的「百草之王」,常見於逢年過節、探病慰問、保健品等場合。不過,並非人人都能補人蔘,若體質或搭配方式不適當,反而可能造成身體負擔。

 

我們將從人蔘功效、種類、飲用禁忌、適用族群等面向一次完整帶你正確吃(喝)人蔘。

 

 

人蔘有哪些種類?怎麼選才適合自己

人蔘種類眾多。採挖之後簡單清理過的稱為「新鮮人蔘」或稱「水蔘」,偶爾會在超市看見,長得胖胖的好可愛,一般煮雞湯會加這種,味道淡雅。此外,中藥行還常見一種「黨蔘」,其實不算真的人蔘,而是桔梗科植物,售價相對平價,常用於入菜及煮湯。

補氣通常以白人蔘、紅人蔘、西洋蔘為主,白人蔘又叫白蔘,經過曬乾或烘乾等處理,顏色偏黃白,性平和。紅人蔘又叫紅蔘,經過蒸煮、乾燥等步驟加工,有些還會再使用複雜的加工炮製方式,顏色偏深褐色,乾燥後結實,帶有剛健溫燥的特性。西洋蔘也稱花旗蔘、粉光蔘,性溫和,微甘。

大家都說吃人蔘好,人蔘功效到底有什麼?

根據典籍記載,人蔘「味甘、微苦、性平」,在傳統藥理應用上,有補氣、提振能量、生津解渴、定神養神等作用。

近年來醫學研究指出,人蔘具有獨特的人蔘皂甘、多種揮發性油脂以及多醣體等成分,有效幫助調節生理機能、維持能量等。

 

此外,人蔘中還含有 GABA(γ-胺基丁酸)——人體內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之一也是胺基酸的一種。國內外研究證實 GABA 能幫助聚精會神、安定思緒、穩定專注力。除了人蔘外,糙米、泡菜、味噌、納豆、青椒、南瓜、茄子等食材中,也都含有 GABA 可作為日常補充來源。

人蔘不能跟什麼一起吃?4大飲食禁忌要注意

雖然人蔘能補氣提神,但若與特定食材同時攝取,可能降低功效甚至造成身體負擔。建議服用人蔘前後,盡量避開以下 4 類食物:

1.茶、咖啡 

含有鞣酸與咖啡因,易干擾人蔘的吸收,並可能刺激神經系統。 

2.白蘿蔔 

有「破氣」作用,會抵銷人蔘補氣的效果。 

3.葡萄 

富含鞣酸,與人蔘中的蛋白質結合後,恐影響藥效。  

4.辛辣、刺激食物 

容易上火,若同時食用人蔘,可能加劇體內燥熱。  

若想發揮人蔘的最大價值,建議服用前後 30 分鐘至 1 小時內,避免同時攝取以上食材。此舉不僅能提升人蔘的保健功效,也能降低不必要的身體負擔。 

人蔘使用禁忌,我的體質適合食用/飲用人蔘嗎?

白蔘、紅蔘溫熱補氣,西洋蔘穩氣,通常適合各種體質及虛弱的成年人、老人,可做為日常保健之用,除非是大量食用或飲用,一般很少有引發不適的情況。(小朋友代謝較大人旺盛,食用前務必諮詢過醫師。)

 

處於下列狀況時通常不建議使用人蔘:

1.血壓偏高者

2.孕婦、哺乳期間

3.手術前或手術後病患、出血性疾病

4.月經期間

5.感冒、感染者

6.自體免疫性疾病

7.使用降血糖藥物的糖尿病患者等。

如有不確定的情況,一定要經過執業中醫師評估再服用。

人蔘用喝的還是吃的好?

加工方法不同,直接吃、泡水喝、燉補品吃都可以,依個人使用上習慣即可,最方便的是選擇常溫保存、打開就能馬上飲用的人蔘滋補液類型。要記得選用有信譽、有認證的產品,品質較有保障。

什麼時候服用人蔘最好?

需要補氣及穩定專注力時。

例如早上起床比較虛、覺得精神不濟,卻又必須開始一整天的工作,可以空腹飲用。在下午忙碌時,需要穩定專注力時,人蔘可以幫助你聚精會神,效率Up Up!

常見問題

Q1:如果我本身火氣大、元氣本就很旺盛,還適合吃人蔘嗎?  

 

A:建議先評估是否真的需要人蔘補身,因為體質已經偏燥熱或氣血充足,若再大量補氣反而可能造成不適。若真有需求,也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,適度且漸進地食用。

 

Q2:想要加強補氣,可以一次大量攝取人蔘產品嗎?  

不建議。即使是人蔘茶、人蔘糖或人蔘萃取液等,也應按建議份量食用。「吃越多就補越多」是個迷思,最重要的是選擇符合自身體質與正確劑量,才能安全且有效地補身。

 

Q3:服用人蔘前後,需要和其他保健品或藥物分開嗎?  

A:是的,為避免交互作用,建議服用人蔘前後半小時內,盡量不要同時服用其他中藥、西藥、保健食品,也避免喝茶、咖啡;如此可降低成分互斥或影響吸收的風險。

 

Q4:吃人蔘之後能夠立即吃辛辣或烤炸等刺激食物嗎?  

A:最好避免。刺激性或燥熱食物可能增加身體負擔,也易干擾人蔘的補氣效果。建議在食用人蔘後的那段時間內,盡量選擇較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有助於更好地吸收與調理。

 

註:人參=人蔘,本篇都撰寫為「蔘」字。

 

參考資料:

北醫中醫FB

好健康台灣中醫學院
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〈紅參白參起源辨析〉

顏宏融醫師著《6歲前,關閉孩子的過敏基因:中醫兒科名醫的獨門秘訣》